界面新闻记者 | 黄华

界面新闻编辑 | 谢欣

11月初,英矽智能(Insilico Medicine)再度更新港股招股书。年内5月8日,该公司曾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。6个月之后,企业尚未完成聆讯,更新招股书意味着其正持续冲击港股IPO。自2023年起,英矽智能保持了一年一递表的频次。

11月12日,界面新闻记者向英矽智能询问港股IPO相关动态。英矽智能表示,根据港交所要求,企业暂无法予以回应。

英矽智能是业内的明星公司,成立于2014年,标签为“人工智能(AI)制药”。据官网,该公司的投资者阵容强大,华平投资、启明创投、药明康德、礼来亚洲创投、蓝湖资本、百度创投等皆在其中。

在新冠疫情期间,被AI挖出来的巴瑞替尼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紧急使用授权,与瑞德西韦联用疗法获批,让投资人看到了AI进入制药行业的潜力。

随后,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新成立的AI制药公司。这其中也包括创始团队来自Meta(此前名为Facebook)的Evolutionary Scale——一家主攻蛋白质设计模型,种子轮就收获1.42亿美元融资的独角兽企业。不过,它在近期已并入扎克伯格夫妇创立的CZI机构,演绎了一段顶尖AI创业团队被慈善科研巨头收编的故事。

国内公司中,2024年6月,晶泰科技借东风挂牌港交所,而在全球资本市场遇冷后,它也成为了国内目前唯一一家成功上市的AI制药公司。“AI制药四小龙”中的剂泰科技于年内完成D轮融资,深度智耀则在去年10月完成C轮融资。另外,深势科技也于去年10月,也就是“诺奖给到AI”的同一时期,斩获第七轮融资。

但是,国内的AI制药领域终是未能出现第二家企业接力敲钟,这使得“头部玩家”英矽智能的IPO成败备受关注。如果企业成功上市,AI制药叙事的可信度便多一分,但从其时至今日仍在反复递表的动态来看,监管层恐已给出了答案。

英矽智能的先锋性体现在,该公司是全球率先将基于自研AI平台研发药物推进至临床试验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之一。截至目前,其核心资产Rentosertib(ISM001-055)——一款由AI发现和设计、计划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(IPF)的在研药物,已在国内完成的IIa期临床研究(GENESIS-IPF);今年4月,ISM001-055获得药品审评中心(CDE)突破性治疗药物认证。

另据最新版的招股书,药品审评中心已确认,英矽智能可在2024年8月完成的IIa期研究取得积极结果后,开展III期临床试验。这意味着,如果英矽智能决定推进ISM001-055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,这会是全球首款经AI发现设计并进入III期临床的在研药物。当然,ISM001-055是否推进III期临床、能否完成III期临床,尚无结论。

从另一方面看,ISM001-055的进度也意味着,成立十年、融资不少的英矽智能至今没有一款在研药物进入III期临床阶段。如果这只是一家创新药企,这般速度多少有些差强人意,更不用说在近五年的中国创新药领域内拔得头筹。

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,IPO的功能之一是融资补血,尤其是没有商业化药物且需要巨额研发投入的创新药企,英矽智能也在类似阶段。不过,其现金储备尚算稳健。

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上半年末,英矽智能的现金及等价物由去年末的1.26亿美元增至2.13亿美元,增长主要来源于今年上半年1.23亿美元的E轮融资。按照企业2023年、2024年9000万美元出头的研发支出来估算,短期维持住稳健经营不算难事。

企业现金储备情况 制图:界面新闻记者 黄华

不过,如果英矽智能的在研药物能顺利推至III期临床,其现金情况就可能面临更多挑战,这也体现了企业IPO的必要性。同时,现金储备始终是制约初创公司发展的重要条件。

从英矽智能的应对来看,企业虽没有来自药物的商业化收入,但其拥有一系列商业授权收入和研发服务收入。比如,向Exelixis授权在研药物ISM3091,向Stemline授权ISM5043以及尚未披露的在研药物。在和Stemline的这两项合作中,英矽智能获得的首付款合计3200万美元。另外,英矽智能的合作对象还包括复星、赛诺菲。

就商业授权这一模式而言,只有首付款才是真金白银,它代表了被授权方对在研分子的认可程度,如若金额较小,也意味着合作伙伴当下的信心有限;另外,企业在后续能否得到里程碑付款的不确定性也较强,这也是这一模式的局限性。

另外,对于英矽智能而言,AI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。但和十年前相比,如今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更加重视AI,产业内能提供AI+药物开发业务的公司并不少,由Chat GPT、Deep Seek引爆的大模型热潮进一步加速了前述趋势。这意味着,如果英矽智能无法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能力,其生存压力在进一步增大。

并且,在现有关于AI在药物开发阶段所起作用的研究中,研究呈现的结论普遍为,AI能加速药物发现,加速临床前阶段,但对进入临床试验及后续阶段无显著影响,也无法提高临床试验成功率或是药物批准数量。也就是,从更长远的时间阶段来看,AI的作用暂且有限。

从经营成绩上看,英矽智能2024年的经营状况在改善,不仅收入显著增长,亏损也大幅改善。在2022年至2024期间,企业的营收从3010万美元增长至8580万美元;净亏损从亏损2.22亿美元收窄至亏损1710万美元 。

企业业绩情况 制图:界面新闻记者 黄华

此外,眺远咨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承远在评价英矽智能IPO时还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,港股18A情绪尚未回春,AI制药领域内同期排队的三家同赛道公司,两家已转道纳斯达克,一家暂停融资,而流动性差、破发率高的特点,又使长线基金只敢看盈利确定性更高的消费医疗,没有锚定订单,保荐人不敢硬推,聆讯期自然一拖就废。